元宇宙

快讯-元宇宙教育实验室秘书长于进勇:“AI+教育”掀起新变革,教师群体规模和教学内容将迎巨变

作者:CETCIT小编

2023-04-17 21:19:09

每经记者:杨昕怡 每经编辑:刘雪梅


在人工智能技术风起云涌的当下,各行各业都被数智化的新浪潮席卷着、重塑着。其中,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创新尤其引人注目。

人工智能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之快,让外界一度怀疑,人工智能是否可以完全替代教师工作,颠覆教育行业?对于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行业上将有哪些可行性高的创新点?基于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趋势性判断,未来想从事教育行业的年轻人又该怎么做?

4月17日,在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以“AI赋能走深向实”为主题的“数智未来场景实验室”系列沙龙上,元宇宙教育实验室秘书长于进勇分享了他关于数智化消费场景创新与重构的见解,同时围绕人工智能对教育领域的改变,解答了教育领域中有何技术创新痛点等诸多问题。


降低成本、实现沉浸教育,“AI+教育”掀起新变革

在数智时代里,未来教育的创新点在哪里?对此,于进勇认为,未来教育的创新一定依托于与科技的结合,而“AI+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阶段的。

“因为首先要在创新的第一阶段去吸引各方教育力量的参与,在硬件和软件上进行技术沉淀,实现能够深度吸引老师和学生的沉浸教育。”他进一步解释,“第二阶段就要将科技产品和教育内容相结合,比如类似ChatGPT的产品能快速帮助我们生成很多教育资源。”

毫无疑问的是,科技产品的助力有助于大幅提高各行各业的生产效率。于进勇表示,在科技产品运用到教育领域后,教育资源、教案等内容生成速度会得到大幅提升,参与教研的人也不限于专业的教研人员,这会大幅加快教学进程。

与此同时,科技对教育行业的赋能恰好能够解决该行业中的现存痛点——成本问题。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中不乏造价高昂或获取时间周期长的教学器具,例如供飞行员学员模拟的培训驾驶舱、和生物、医学实验有关的部分样品等。

于进勇介绍,得益于AI技术,目前很多驾校都拥有了上车前的虚拟培训,通过VR眼镜结合真实器材驾驶舱高度模拟真实驾驶环境,解决了高成本、高危险性的问题;国内部分企业和医学院也展开了元宇宙医学实验,用真人数据扫描出了仿真器官,形成医学数字人,可以用于教学和虚拟手术,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科研成本。

除了成本问题,于进勇提及,科技赋能教育还将降低教学内容的生产门槛。

“科技赋能教育后就能真正实现孔子所说的‘能者为师’,能提高教学内容的生产效率,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教学中来。”他认为。

关于科技赋能教育的第三阶段,于进勇介绍,第三阶段是刺激领域里形成相应的经济系统,让从业人员受益,更有动力在教育行业投入,“现在有能力参与AI教学研究的人多,但真正参与进来的人还比较少。”

如同一柄双刃剑,新兴的科技也对教育行业带来了冲击。“AIGC对教育领域的冲击,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另一方面在教师的培训上。”他认为,“由于AIGC的兴起,教学内容、教育人员的边界正在越来越模糊。教学内容自带AI老师,减轻老师工作负担。”


教师群体规模和教学内容将迎巨变

如今,科技赋能各行各业已是大势所趋。在这一背景下,基于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趋势性判断,未来想从事教育行业的年轻人又该怎么做?

“过去我们常说老师负责‘传道授业解惑’,实践中也是如此,教师的大部分工作是传授知识。”于进勇认为,AI技术会让教师的传统教学内容彻底改变,“传授知识这一部分的工作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而教师的新工作职能可能重在陪伴、引导和激发上。”

他解释,未来我们学习的内容来源,可能学校和老师只占一部分,而且是越来越少的一部分。有了人工智能的辅助,也许一本书本身就可以教它的读者怎么去阅读了。

对于这一变化,他认为,如果只按照原来的教育方法和分工,由于信息爆炸,知识增长速度很快,人们将无法适应未来知识爆炸的。

“未来当人工智能可以帮我们解决几乎所有重复出现的问题,如果不做创造、不去学习,个人就会逐渐失去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绝大部分的工作就是需要去创造和学习,每个人都必须有足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不断创新,而通过元宇宙,可以加速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他说。

他指出,科技赋能教育还将让教师规模发生较大的变化。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共有专任教师1880.36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本科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比例为81.02%,比上年增长3.3个百分点。

于进勇认为,随着教师工作职能的变化,“教师和学生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未来1.8亿、甚至3.8亿人成为教师都有可能。”

那么,在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当下,教师这一职业是否会有一天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面对这个问题,于进勇认为,“能积极拥抱先进技术的老师一定会替代那些拒绝先进技术的老师。”

web3.0教程